主页 > 景区介绍 >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攻略详细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攻略详细

栏目: 作者: 时间:

一、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攻略详细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境内,是一处规模极其庞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镇之一,拥有大量的古代建筑物群在这里完美的保存至今,成为当地知名的游览胜地,下面给大家分享西江千户苗寨详细的游玩攻略。

在这众多的苗寨中,属“西江千户苗寨”最具代表性,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西江镇南贵村,从雷山县城过去大约35分钟车程,进去这里游览需要购买门票,100元每人。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雷公山麓,由10多个村寨组成,且这里的建筑依山势而建,清澈的白水河穿村寨而过,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美,土壤也非常肥沃,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开辟了大片大片的梯田,农耕文化与村寨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西江千户苗寨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保存的比较原始生态,犹如一座巨大的“露天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苗族的发展历史、传统的文化习俗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同时这里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神奇的,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众所周知,“吊脚楼”是苗族的传统古民居建筑,又分为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广泛分布在湘西、黔东南、鄂西及渝东南等地区,在西江千户苗寨即为典型的木质吊脚楼建筑群,且为南方干栏式建筑,至今保存的非常完好。

一般吊脚楼为三层建筑,底层可用作厕所、储藏室或饲养家禽,第二层用过卧室、厨房、客厅等,第三层主要存放谷物及生活物资,配置非常合理。

同时,吊脚楼建造的位置往往依山而建、临水而居,与四周的青山绿水及远处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景致非常统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不得不赞叹古人的选址及建筑技艺至精湛,有“一溪绿水护村流,两岸青山吊脚楼”的说法。

在西江千户苗寨中有许多的廊桥建筑,称之为“风雨桥”,最初时这些廊桥皆为木质结构,但由于经常受到洪水侵袭而被毁,后来修建成水泥桥,但桥面上的廊依然保持着全木结构。

廊桥不仅方便了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出行,同时还提供有可避雨遮阳的廊,可谓两全其美,也是这里的一大景观。

众所周知,苗族人能歌善舞,且传承下来了许多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歌舞节目,在这里每天都会有苗族歌舞表演节目,有高排芦笙、木鼓舞和铜鼓舞等,他们穿着华丽的服装,用欢快的舞蹈和动人的故事打动着每一个到这里游玩的人,也让我们可以更深刻的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

当然,对于酒量好的人来说,来到这里一定要挑战下这里的“十二道拦门酒”,为苗族迎宾仪式中最高的礼节,虽然喝的是米酒,度数不太高,当时可能感觉没啥问题,但后劲很大,估计酒后还没有逛寨子就已经醉倒了。

这里的景色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有着别样的风情,尤其是雨后烟雾缭绕时,给人的感觉不仅神秘,更有一种回到了之前那个原始社会的感觉。

二、千户苗寨旅游攻略 千户苗寨好玩吗

西江千户苗寨可以看自然风格,走苗寨、读博物馆、登观景台、苗寨风情演出、西江的夜景,还可以跟当地的村寨居民一起玩耍。

西江千户苗寨的当地特产还是非常多的,酸汤鱼、苗王鱼、苗家泡汤、牯藏肉、苗家腊肉香肠等,糍粑、米豆腐、凉拌粉、苗家特色烧烤。

三、西江苗寨有什么好玩的

特色看点

吊脚楼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观景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资料。

风雨桥

除了吊脚楼外,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长桌宴

在风雨桥上展开长凳长桌,将饭菜一碗碗摆放齐整,点上蜡烛(可驱赶苍蝇),那种热烈、喜庆、祥和与欢乐的长桌宴,令人终生难忘! 这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乱蹿”。酸的食品占据了菜肴的重要部分,美味佳肴主要有酸鱼、酸猪肉、酸鸟肉、酸黄瓜、酸豆角、酸辣椒、糯米酒、糯米饭等等。

唱敬酒歌

席间,不断有人起身敬酒,唱着敬酒歌:“阿表妹,来敬酒,阿表哥,来喝酒;你想喝,也得喝,不想喝,也得喝”,一大壶酒居然喝去一大半,醇香的酒加上美妙的酒歌,怎不令人陶醉。

牯藏节

西江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小节年年有,大节13年一次。“牯藏节”,也称“吃牯藏”、“吃牯脏”、“刺牛”,是黔东南、桂西北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节日由苗族各姓牯脏头组织。一般在历史上关系较密切的村寨间进行,牯脏节有小牯大牯之分。小牯每年一次,时间多在初春与秋后农闲季节,吃牯村寨杀猪宰牛邀请亲友聚会,其间举行斗牛、吹芦笙活动,轮到之寨为东道。“牯藏节”的重要内容是杀牛祭祖。牯藏节集中展现苗族的芦笙、铜鼓、银饰、服饰、挑花刺绣、婚嫁喜庆、斗牛、斗鸡、对歌、年饭等民族风情,是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最佳时机。在吃鼓藏跳芦笙舞时,还穿插有讨花带的活动。当跳芦笙舞跳到第七天时,后生小伙们便要吹奏一种特定的芦笙曲,向姑娘们讨花带。因讨花带有表露爱慕之意,故须是未婚男子向不是本村的未婚女子讨要。在欢歌笑语中,热门的吃鼓藏便宜告结束了。

西江歌舞

西江苗族儿女是最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无论男女老幼都爱用这种外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地民歌就有唱:“西江是个好地方,绿树荫荫绕寨旁,农闲时节更衣装,芦笙场上歌舞忙”。西江被誉为“芦笙的故乡”、“歌舞的海洋”,人人能歌善舞,男女能吹笙击鼓。逢节日迎佳宾更是万人空巷,高歌通宵达旦。平时也是歌不离口,以歌抒情。歌的种类有情歌、飞歌、酒歌、祝福歌、嗄别福歌、古理歌、哀歌、丧歌等。

银匠村

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来自: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