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简要介绍?
一、四渡赤水简要介绍?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二、四渡赤水邮票介绍?
1.长征80周年 “四渡赤水”邮票为什么选择是“娄山关”原地。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四次渡河地点和部队运动地区横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从邮票名称,你是无法确定寄封的“地点”。有的邮友很天真,说四渡赤水,不是有“赤水(市)”,他不知这里的“赤水”是指赤水(一条)河,而现在赤水市(县级)仅是赤水河中下游上的以河命名的一个城镇。那为什么选择娄山关,道理很简单,办理“四渡赤水”邮票原地封,在原地集邮上概念是主图原地封,现在邮票主图是采用沈尧伊创作的油画《娄山关大捷》。它告诉了我们,这枚邮票原地就是当年娄山关大捷的发生地。从理论上解释,邮票名称和反映主题与邮票图案是密切联系的,当名称和反映主题在泛指的情况下,邮票上图案就起决定作用,当然你根据邮票名称和反映主题也可以选择相关地点,但由于涵义、延伸和理解等多种原因会有偏差和争议,但主图指明的原地寄发封,主图原地封地位恐怕不会动摇。当然前提是你的原地正确。
2.“娄山关大捷”地点到底在哪里?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自唐宋元明清以来,战事频繁,烽火不断,历来是兵家争夺此地。今年3月份我到娄山关考察过,长征中的娄山关战役发生在原遵义县板桥地区,由于遵义市区扩大,2004年成立遵义市汇川区,其中遵义县四镇划归汇川区,故板桥镇现属遵义市汇川区。山脚下设有板桥邮政支局。从地理位置,娄山关离桐梓县城仅14公里,而离遵义市(中心)却50公里,而且桐梓县县城就叫娄山关镇(由于是城厢镇,使用“贵州桐梓 营业”日戳),但此娄山关镇与娄山关关口是两个概念。
三、四渡赤水全文介绍?
1、四渡赤水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
2、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3、在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80字介绍四渡赤水?
、目的:跳出国民党40万军队的包围圈,保存有生力量,与其余红军回合。 第一渡:红军大部队摆脱跟敌人对峙局面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镇、土城镇向西渡过赤水河,即四渡赤水第一渡。 第二渡:敌军主力大部分被红军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红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红军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掩护部队于1935年2月18日至20日三日内,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 第三渡:1935年3月15月红军把国民党军都吸引到黔北,毛泽东、朱德命令中央红军主动撤出战斗,前往茅台镇指挥中央红军三渡赤水河,第二次挺进川南。 第四渡:1935年3月20日~22日中央红军进入川南,再次摆出北渡长江的态势。蒋介石再次把主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川南。毛泽东命令中央红军秘密、迅速地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
五、一渡赤水二渡赤水三渡赤水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之战,是红军长征史上惊心动魄的军事行动,是毛泽东平生的“得意之笔”,是长征以来的第一个伟大胜利。而这个传奇中,有一支鲜为人知的队伍——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他们是为吸引敌人注意而布置的“疑兵”,是为四渡赤水而不顾万千重围孤独奋战的一支英雄的队伍。
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组建,同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密切相关。
1935年1、2月间,蒋介石的“追剿”步步紧逼,嫡系薛岳部和川、黔、湘、滇、桂五省地方部队数十万兵力向遵义地区前进。中央红军几度受挫,1月28日,土城之战中主动撤退;2月2日,强攻川南叙永县城再次受阻。至2月7日,因敌军加强长江沿岸防御,中央红军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已无可能。
危机时刻,毛泽东在2月9日提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这就是说,暂时搁置北渡长江方案,转而掉头东进,以摆脱敌军。
六、七渡赤水还是四渡赤水?
是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七、五渡赤水还是四渡赤水?
是红军四渡赤水。发生时间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地点贵州省和四川,云南省交界地区。参战方,红一方面军,国民党军周浑元,吴奇伟两部8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3个旅,川军12个旅,桂军3个师,结果摆脱敌人围追堵截。
八、六渡赤水还是四渡赤水?
是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九、四渡赤水的逆向思维
通过历史的长河,总会有一些人物和事件被深深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四渡赤水战役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壮丽篇章,不仅展现了人们的英勇顽强,更是逆向思维的杰作。
从萌芽到发展 - 逆向思维在四渡赤水中的运用
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长征时期发生的一场关键战役。红军面临着多方势力的围追堵截,四周山高地险,战略态势十分不利。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红军的领导者以逆向思维独特地制定了作战计划。
首先,红军领导者大胆采取了逆向思维,以攻为守。他们意识到对于敌人而言,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因此红军在山水复杂的四渡赤水区域,利用逆向思维,选择主动发起攻击。这种颠覆传统战略的做法成功地迷惑了敌人,削弱了敌军的警惕性,为红军的顺利渡水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红军领导者善于利用逆向思维,化劣势为优势。在四渡赤水的战略地位上,红军明确意识到山地与水域并不利于游击战的展开。然而,他们却不局限于传统的战术观念,而是巧妙地应用逆向思维。红军选择在水域进行战斗,通过四渡赤水,成功地转换了战场的地理优势,使敌人无法预料他们的行动,从而取得了战斗的主动权。
最后,红军领导者敏锐地运用逆向思维,抓住战争的关键环节。四渡赤水的最终目标是突破敌人封锁,与红军主力会师。红军领导者在制定作战计划时,没有想着直接正面突破,而是通过巧妙运用逆向思维,选择了绕道行军、突袭方向多变等策略。这些战术上的反常举措,使得敌人迷失了方向,产生了混乱,为红军主力的突破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
四渡赤水的意义 - 逆向思维的启示
四渡赤水战役的成功不仅带来了实际的军事胜利,更是对逆向思维的重要验证。它告诉我们,在战争与生活的各个领域,逆向思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四渡赤水战役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逆向思维赋予了我们打破常规的机会,通过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其次,四渡赤水战役告诉我们,逆向思维是创新的源泉。红军领导者选择逆向思维,在取得战役胜利的同时,也创造了军事战略的新范式。在现代社会,逆向思维对于企业、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四渡赤水战役启示我们,在逆境中寻找机遇。无论是战争还是生活,逆境往往伴随着机遇。而逆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看到逆境中的机遇,从而抓住时机,创造成功。
面对未来 - 发扬逆向思维
四渡赤水战役在历史中的地位无与伦比,而逆向思维也因此展现了强大的力量。我们面对未来,同样需要发扬逆向思维的精神。
首先,我们需要敢于打破旧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勇于尝试新的解决方案。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只有通过逆向思维,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我们需要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逆向思维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和磨炼。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逆向思维能力,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游刃有余。
最后,我们需要在生活中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逆向思维都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通过逆向思维,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难题,还能够创造卓越的成就。
总言之,四渡赤水战役展现了逆向思维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在红军的逆向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新、智慧和勇气的结晶。让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学习四渡赤水逆向思维的精髓,勇敢地跨越困难,追逐着成功的光芒。
十、四渡赤水的辩证思维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名字叫做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开创了许多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其中包括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这场战役展现了毛泽东的卓越领导才能和辩证思维能力,对中国革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渡赤水战役的背景
四渡赤水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时间是1935年10月。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正在长征途中,面临着敌人的袭击和困难。红军指挥部决定经过贵州的赤水河,但赤水河水势湍急,难以渡河,敌军又紧追不舍,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了四渡赤水的战略。
毛泽东的辩证思维在四渡赤水中的体现
毛泽东作为一位杰出的领袖,他具备了敏锐的辩证思维能力,能够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看问题。在四渡赤水战役中,毛泽东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思维优势,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战略方案。他不固执于一成不变的战术,而是根据敌情友军的变化,灵活调整决策,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冷静思考。
毛泽东的辩证思维还体现在他善于分析矛盾和斗争规律。在四渡赤水战役中,敌我双方矛盾激烈,战斗异常激烈。毛泽东明确把握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准斗争的重点,采取针对性的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的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和教育。通过这次战役,红军真切感受到了毛泽东的伟大领导力和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不仅振奋了红军士气,也为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取得更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四渡赤水战役也对中国革命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场战役展示了毛泽东作为优秀领袖的独特魅力和思维方式,激发了全党全军的斗志和奋进精神。从四渡赤水战役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关于战争、领导和胜利的重要经验教训,这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也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领袖,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辩证思维和卓越领导能力,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渡赤水战役是他领导下的一次伟大胜利,也是对辩证思维的充分体现。我们应当向毛泽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领导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