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景区介绍 > 元上都遗址历史沿革

元上都遗址历史沿革

栏目: 作者: 时间:

一、元上都遗址历史沿革

元上都,这座曾经的繁华都城,据史书记载,曾拥有11万人口,城垣周长达8公里,规模宏大。其内部设施完善,城内约有60所官署和160多处寺庙堂观,彰显了其交通枢纽的地位,四通八达的驿道连接着漠北与中原。元上都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墙构成,宫城和皇城城墙以砖、石包砌,外城则为方形,每面长2200米,设有4门和瓮城。城内分为御园和官署作坊区,皇城位于外城东南角,街道整齐,集中了众多官署与寺庙建筑。宫城位于皇城中部偏北,是全城的核心,有东华、西华、御天三门,其中南边的御天门最为显著,是进出的主道,也是诏旨发布的中心。

大安阁作为宫城的象征,建于1266年,用金朝南京熙春阁的材料筑成,体现了元上都的皇家特色。皇城内设有国学和大型建筑,而外城北部则有皇家苑囿和金顶大帐“棕毛殿”。城外的关厢范围广阔,聚集了大量民居、商肆和工匠仓库,城外的繁华程度甚至超过城内,春夏秋三季流动人口众多。城西的离宫西内和方圆25公里的大御花园,以及北郊的众多寺庙,共同构成了元上都丰富的园林和宗教景观。

元上都是按照离宫设计,注重防御和宫城的保护,居民区设于城外,强化了其宫殿性质。元上都的发展与蒙元历史紧密相连,1251年,蒙哥汗的孙子忽必烈在此建立“金莲川幕府”,吸引了众多人才,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256年,忽必烈在此筑城营宫,命名为开平,随后逐步发展成为元朝的夏都上都,与大都并立,每年夏季,皇帝在此避暑理政,上都成为了全国重要的政治中心。

扩展资料

元上都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元代都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东北约20公里处、闪电河北岸。由我国北方骑马民族创建的这座草原都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讨论并通过将中国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元上都在哪里

元上都遗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政府所在地——敦达浩特东北约 20 公里。城廓、街道建筑的轮廓大体可辨。遗址北部有连绵起伏的山岗,南边有滦河流过,东西两边及滦河之南是广阔的草原。每逢夏季,草原上盛开美丽的金莲花,远远看去 ,犹如金色海洋 。1264年,忽必烈就任蒙古大汗后不久 ,将开平府(建于1256年)升为上都 ,实行两都制 。 上都城是由忽必烈的汉族谋士刘秉忠设计建造的,主要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当时也兼顾蒙古游牧生活的习俗。它是一座富有特色的草原城市。上都城由宫城、皇城、外城组成。全城呈方形,外城周长约9公里,城墙全部用石块和土砌成 。皇城在东南角,是当时随皇帝前来避暑的官员们的临时驻地。宫城在皇城中部偏北,是皇帝及其嫔妃驻地。《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终抵一城,名曰上都,今在位大汗之师建也。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屋皆涂金 ,绘种种鸟兽花木 ,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人心目”。由此可想象当年上都之繁华。

三、较高纬度的失落古文明城市遗迹?

元上都遗址位于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于1256年三月,命刘秉忠礁鲺府于此。上都广为西方认识,原因是13世纪马可孛罗于此地获忽必烈觐见,于其《游记》中记载都城生活的奢华:「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舍内皆涂金,绘重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乐人心目」。18世纪英国诗人柯勒律治阅《游记》后,于其诗篇中赞美:「上都坐忽必烈汗,恢宏皇城乐御邦」(In Xanadu did Kubla Khan, A stately pleasure-dome decree...)。 参考资料

四、元上都在哪个经纬度上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

坐标:北纬N42°20′15.95″ 东经E116°11′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