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旅游景点 > 方孝孺后人,方孝孺祖籍哪里?

方孝孺后人,方孝孺祖籍哪里?

栏目: 作者: 时间:

一、方孝孺后人,方孝孺祖籍哪里?

浙江台州宁海县。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二、方孝孺女儿?

明朝方孝孺是有女儿,如果有就是方氏。但是很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朱棣靖康兵变后,明成祖朱棣攻入南京城,顺利的夺取侄子建文帝的政权后。朱棣就请方孝孺帮助他写诏书,说朱棣的政权合理合法。方孝孺不从就对朱棣说情原诛九族也不会写。于是朱棣就杀了方孝孺十族之人,从此方孝孺就没有后人。

三、方孝孺夫人?

方孝孺的妻子、两个儿子上吊死了,两个女儿投秦淮河而死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惨死的人,最惨的莫过于株连九族,牵涉面之广,可以说这全族已经差不多被灭了。然而,在明朝的历史上,有那么一个人,他被诛十族;他也是一代名儒,叫方孝孺,他也是明朝历史上死得最惨的人,没有之一。

方孝孺从小就是个神童,根据《明史·方孝孺传》记载:“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他小时就读书破万卷,别人都称他为小韩愈。十五岁的时候,跟随父兄北上,师从宋濂学习。宋濂是谁?那是“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名师出高徒,方孝孺不负宋濂的期望,成为宋濂最得意的门生,连许多知名人士都承认,自愧不如。跟随名师,又有此文学成就,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

经过许多大学士的推荐,方孝孺来到了皇帝朱元璋面前,他奉旨作《灵芝》、《甘露》二诗,学识渊博,行为又文雅端庄,很合皇帝的心意。如此能人雅士,皇帝想留着给他的子孙以后所用,遂对方孝孺厚礼相待。

过了十年,方孝孺又被别人举荐到朝廷中去,朱元璋就授予汉中教授的职位,每天给学员教学。到了朱允炆即位,果然把方孝孺调到朝政中任命,根据《明史·方孝孺传》记载:“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帝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无论是天下政事,还是皇帝对文学的疑问,都要经过方孝孺之手,可想而知,那时的方孝孺是多么的有地位,将来的仕途之路肯定越走越高。

此时,燕王朱棣却反叛,要挥军南下。本来,两军作战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才能的时候,朝廷议定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笔。根据《明史·方孝孺传》:孝孺建议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急令辽东诸将入山海关攻永平;真定诸将渡卢沟捣北平,彼必归救。我以大兵蹑其后,可成擒也。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方孝孺给的策略也是十分完美的,直接攻打燕王的地盘让他回防,同时,大部队在后面跟着,并攻打他们,前后夹击。同时又写下谕旨数千字,内容大概是只要燕王乖乖回去,就既往不咎,派人秘密把谕旨传到燕王的士兵手中,他们一定军心大乱。

不过,真是天意弄人,拿谕旨的这个人,却没有胆子,不敢拿出示人,于是,燕王也没有“遵旨”了。

燕王不顾一切打到了皇帝朱允炆身边,当时,方孝孺一直要皇帝坚持留守到最后一刻。之后,方孝孺被扔进了监狱。

战前,燕王朱棣的谋士姚广孝就跟他说,如果攻克了南京,方孝孺肯定不会投降,恳求燕王不要杀了他,否则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灭绝了,燕王当时点头答应。

然而,燕王想到登基诏书,就找“读书种子”方孝孺来写。据《明史·方孝孺传》记载:“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

没想到,方孝孺这么忠诚,宁愿冒犯燕王,也不肯动一下笔,因为,他从心底里不认同燕王做皇帝,这是谋朝篡位。燕王大骂,要对方孝孺株连九族,更没想到,方孝孺仍然大放厥词道:“莫说九族,十族何妨!”株连十族本来没有,不过在燕王怒发冲冠的时候,任何不可能都化为了可能,就把朋友门生也列为一族,连同祖宗亲戚合为十族。

据《明史·方孝孺传》记载:“孝孺有兄孝闻,力学笃行,先孝孺死。弟孝友与孝孺同就戮,亦赋诗一章而死。妻郑及二子中宪、中愈先自经死,二女投秦淮河死。”方孝孺的妻子郑氏和两个儿子方中宪、方中愈上吊死了,两个女儿投秦淮河而死。不仅家人,其他亲戚朋友全都抓来受死,有的甚至还故意当着方孝孺的面,千刀万剐杀死。方孝孺听到了那些消息,看到了死在面前的亲人,仍然不为所动,即使全部人都死了,还是自己的骨气尊严大于一切,他还做了一首绝命诗,只有看到自己弟弟的时候才落下泪来。

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的历史。株连十族的行动持续多天,杀死了八百七十三人,人数如此之庞大,许多无辜的方姓人士也遭受其害,除此之外,还有充军流放的超过千人。牵涉面非常广,全部人都死完了,最后,方孝孺被凌迟磔杀。株连十族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一个不服输的忠心臣子,连同身边所有有联系的人,就这样干干净净地被抹杀掉了。

四、明史方孝孺传?

方孝孺,明初散文三大家,被称为“小韩愈”,代表作《重刻成化本逊志斋集》。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世称正学先生,宁海(今浙江宁海)人,明初政治家、思想家、散文家。

方孝孺年少时师从宋濂,后隐居田园,教书度日,洪武后期任汉中府教授。1399年建文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迁侍讲学士,后改文学博士,政事多有咨询,倍受信任。为官期间辅助建文帝,均免赋役,更定官制,精简机构,削弱藩王,大力推广新政。1400年,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1401年,朱棣攻入南京,命方孝孺起草登基诏书,但他表示“虽灭十族,亦不附乱”,最终被杀,时年四十六岁,受其株连,死者达870余人。南明弘光帝时追谥“文正”。

五、方孝孺檄文原文?

原⽂:

  ⽅孝孺,字希直,宁海⼈。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盈⼨。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任。尝卧病绝粮家⼈以告笑⽈古⼈三旬九⾷贫岂独我哉⽗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端整,谓皇太⼦⽈:“此庄⼠,当⽼其才。”礼遣还。⼆⼗五年,⼜以荐召⾄。太祖⽈:“今⾮⽤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国家⼤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僚⾯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

  建⽂三年,燕兵掠⼤名。孝孺⽈:“燕兵久顿⼤名,天暑⾬,当不战⾃疲。今其奏事适⾄,宜且与报书,往返逾⽉,使其将⼠⼼懈。我谋定势合,进⽽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燕王不奉诏。明年五⽉,燕兵⾄江北,帝下诏征四⽅兵,命诸将集⾈师江上。⽽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丑,燕兵⼊,帝⾃焚。是⽇,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孝以孝孺为托,⽈:“城下之⽇,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绝矣。”成祖颔之。⾄是欲使草诏。召⾄,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先⽣⽏⾃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孝孺⽈:“成王安在?”成祖⽈:“彼⾃焚死。”孝孺⽈:“何不⽴成王之⼦?”成祖⽈:“国赖长君。”孝孺⽈:“何不⽴成王之弟?”成祖⽈:“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诏天下,⾮先⽣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有六。

  译⽂:

  ⽅孝孺,字希直,是浙江宁海⼈。⽅孝孺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厚。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中的著名⼈⼠都不如他。⽅孝孺却轻视⽂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的`使命。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家⼈把这件事告诉他,他笑着说:“古⼈⼀个⽉才吃九顿饭,贫困难道唯独是我⽅孝孺吗?”他的⽗亲因为犯法被杀,⽅孝孺护送灵柩回家乡安葬,哀伤过度感动路⼈。丧期满了之后,他⼜回来继续跟随宋濂完成学业。

  洪武⼗五年,⽅孝孺因为吴沉、揭枢的推荐,被太祖召见。太祖欣赏他举⽌端庄严肃,对皇太⼦说:“这是⼀个品⾏端庄的⼈才,你应当⼀直⽤他到⽼。”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洪武⼆⼗五年,⼜因为别⼈的推荐被召到宫廷。太祖说:“现在不是任⽤⽅孝孺的时候。”蜀献王闻说他很贤明,聘请他担任世⼦的⽼师。

  等到惠帝即位,征召他担任翰林侍讲。第⼆年⼜提升他做侍讲学⼠,国家重⼤的政事皇帝常常向他询问。朝廷讨论事情,官员们难以作出决定时,有时皇帝就让⽅孝孺在⾃⼰的坐位前拟写批复。当时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孝孺都担任负责⼈。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都出⾃他的⼿。

  建⽂帝三年,燕兵侵占⼤名府。⽅孝孺说:“燕兵长时间在⼤名停留,暑天下⾬,他们就会不战⽽疲惫。现在正好他们的奏书到了,应该暂且给他们回复,诏书来往超过⼀个⽉,就会使他们将⼠的战⼼松懈。等我们商议好形成合围之势,再进兵攻击他们,就不难取胜了。”惠帝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命⽅孝孺草拟诏书,派⼤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王。薛嵓到了以后,燕王没有接受诏书。第⼆年五⽉,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征集四⽅军队,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但是陈瑄却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皇帝⾮常忧惧,有⼈劝皇帝到其它地⽅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孝孺竭⼒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为社稷⽽死。⼄丑这⼀天,燕兵⼊城,建⽂帝⾃焚,这⼀天,⽅孝孺被抓进监狱。

  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孝把⽅孝孺托付给成祖,对他说:“城池攻克这⼀天,⽅孝孺⼀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孝孺,天下读书风⽓就会断绝。”成祖点头答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孝孺被召到宫中后,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下坐榻,劝导他说:“您不要折磨⾃⼰了,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孝孺说:“成王在哪⾥?”成祖说:“他已经⾃焚死了。”⽅孝孺说:“为什么不拥⽴成王的⼉⼦?”成祖说:“治理国家要依赖年长⼀点的国君。”⽅孝孺说:“为什么不拥⽴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就回头让⼿下⼈递给他笔和纸,

说:“向天下发诏书,⾮你起草不可。”⽅孝孺把笔扔到地下,⼀边哭⼀边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可能帮你起草的。”成祖⼤怒,命令在闹市将他处死。⽅孝孺慷慨就义,时年四⼗六岁。

六、明方孝孺祖籍?

方孝儒是浙江宁海人。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福王时追谥文正。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

七、方孝孺绝命诗?

绝命词

方孝孺 〔明代〕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八、怎样评价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 明代散文家。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今属浙江)人。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

福王时追谥文正。

方孝孺曾从宋濂学习,他的文章、学问为宋濂诸弟子之冠。但他轻文艺,重教化,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洪武二十五年(1392)任汉中府教授,蜀献王聘他为世子师。

惠帝时任翰林侍讲,颇受信任,凡大政多所咨询,当时《太祖实录》及《类要》等书皆由他总裁。

惠帝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发动争夺皇位的战争。

惠帝廷议讨伐,诏檄也都出于方孝孺之手。

朱棣夺得皇位后要他投降并命他起草诏书,他却写了"燕贼篡位"四字,于是被杀,宗族亲友株连者数百人。

方孝孺主张作文要"神会于心",反对摹拟剽窃,其文风格豪放雄健。

《四库全书总目》说他"学术醇正",文章"乃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

他的散文常以物喻理,直抒胸臆,文笔畅达,言简意明,为 时人所传诵。

如《蚊对》一文,以蚊喻人,揭露世之衣冠禽兽公然在白昼"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醢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的狰狞面目。

并指出对这些食人者如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是"君子先人后身之道"。

《指喻》一文,则以"拇病为戒",指出"天下之事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劝喻人们要防患于未然。方孝孺的著作今存《逊志斋集》及《方正学先生集》等。由于永乐中凡藏有他文章的俱遭死罪,留传于世的诗文是由后人辑录的,因此其中难免杂有他人之作。

据《南濠诗话》记载,《勉学》24首是陈子平作,《渔樵》1首为杨孟载作,《牧牛图》为元人诗。

九、方孝孺属什么?

属鸡

方孝孺生于公元1357年,1357年是鸡年,1357年出生的人属鸡。天干五行属火,所以1357年(丁酉年)出生的生肖称为火鸡。

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十、方孝孺是谁啊?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宁海(今浙江宁波)人,明代著名学者、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将其书斋命名为“正学”,故世称其为“正学先生”。靖难之时,燕王朱棣挥师进入京师,众人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后被处死。方正学,在明清以来不少文人中,是节气和正义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