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必买的十大特产
推荐文章
安徽必买的十大特产
安徽必买的十大特产有:无为板鸭、南陵大米、丫山丹皮、湾沚山芋、无为螃蟹、界山老鸭汤、奎湖漂鱼、南陵广善酥、虾子面、陶辛青虾。
1、无为板鸭,无为板鸭又称无为熏鸭,是无为县传统清真名食,已有100多年历史。
2、南陵大米:南陵县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的美称,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江南粮仓”,是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芜湖米市”的主要产粮区。
3、丫山丹皮。丫山素有“牡丹之乡”之称,所谓的丹皮就是牡丹的根皮。丫山境内海拔都在50米到450米之间,土地肥沃,土壤砂质,气候寒润,且有机质含量高,土粒疏松,是种植牡丹的理想地带。
4、湾沚山芋。芜湖市种植山芋历史悠久,芜湖县湾沚镇是山芋的主栽区和丰产区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栽培方式,“湾沚山芋”形成了独特品质,其含水量少,肉质粉面,甘香可口,粗纤维少,富含大量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深受南京、天津、上海等地消费者的喜爱,素有“色如璧,甜如蜜、香如桂、食如粟”的评价。
5、无为螃蟹:无为区域螃蟹生产历史悠久,螃蟹文化源远流长,宋代,无为籍诗人王之道受家乡螃蟹文化熏陶,有大量诗作描述无为螃蟹,无为县现有螃蟹养殖面积15.8万亩,已形成苗种培育、成蟹养殖、品牌营销、渔需服务、暂养储运等较完善的产业链。
6、界山老鸭汤。与奎湖漂鱼一样,周边地区也到处都有老鸭汤的招牌,但唯有界山丁记老鸭汤才是正宗的。丁氏父辈创造了丁记老鸭汤这块牌子,现被丁氏兄弟两人共同享有,一幢楼房中间由招牌隔开,一边丁大一边丁二,同根同祖同配方并无区别,只此两家别无分号。
7、奎湖漂鱼。奎湖最出名的算是美味漂鱼了。正宗奎湖漂鱼须选用奎潭湖产鲜活3斤左右鳙鱼(俗称胖头鱼),用奎潭湖甘甜湖水烹制而成。
8、南陵广善酥。南陵广善酥是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的特产。南陵特产广善酥是在佛教经典的有关素食记载的基础上,按照现代营养学研制的纯天然食品。
9、虾子面。虾子面是一道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传统小吃,属于徽菜系,曾经是安徽芜湖当地人最念念不忘的“奢侈品”。
10、陶辛青虾。陶辛青虾养殖面积已超3000亩,受益农户260户,是全市最大的无公害青虾养殖基地,成为地方的一个重要品牌。早在北宋时期,陶辛就有增殖、捕虾、吃虾的历史。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陶辛青虾百度百科-无为板鸭
安徽十大特产包括:
1. 黄山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安徽黄山一带,外形微卷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
2. 宣纸:产于安徽宣城,是中国传统的高级纸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
3. 徽墨:徽墨是中国四大名墨之一,产于安徽徽州,以其细腻、光润、耐用而著名。
4. 太平猴魁:太平猴魁茶产于安徽太平县,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色、香、味、形俱佳而著名。
5. 砀山酥梨:产于安徽省砀山,果实硕大,黄亮美色,皮薄多汁,肉多核小,甘甜酥脆。
6. 符离集烧鸡:产于安徽符离集,是安徽传统的名菜,以独特的调料和烹饪工艺制作而成。
7.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色、香、味、形俱佳而著名。
8. 滁州菊花:产于安徽滁州,是中国四大名菊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
9. 古井贡酒:产于安徽亳州,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口感而著名。
10. 徽州漆器:产于安徽徽州,是中国传统的漆器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
安徽芜湖有哪些特产
安徽芜湖有哪些特产
导语:“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安徽芜湖有哪些特产,欢迎借鉴!
1、无为板鸭
又称无为熏鸭,是无为县传统清真名食,已有100多年历史。以巢湖麻鸭为原料,→般选用当年4斤以上的'肥鸭,配以J却挂、八角、花椒、丁香、小茴香等约30种中药和调料,先熏后卤,色泽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味美,回味隽永,闻名全国。( 巢湖)光绪年间,由新疆等地迁来无为县定居的五十余户回民首创,制作已有200多年历史,以鼓楼口林鸿兴经营的板鸭最有名。无为板鸭制作精细,首选上等麻鸭,体重在2公斤上下。宰杀洗净后,在翅下划二寸长刀口抠出内脏灌水洗净后,放入食盐,灌进硝水晃动,再入缸腌制,先腌鸭身,两小时后将鸭头朝下,再腌两小时,挂在风口晾干水分。
2、南陵圩猪
圩猪产于安徽省宣城地区,中心产区在青弋江两岸宣城县的文昌和南陵县的弋江、溪滩、太丰、东河、仙坊、九莲、东塘等地。产区有圩畈和丘陵,年平均气温16.1℃,年降水量1608毫米,无霜期230天。圩区河渠纵横,沟塘密布,水草茂盛,鱼、虾、螺、蚌甚多,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素有“江南鱼米乡”之称。清弋江两岸,盛产水稻,历史上习惯水早旱兼作,以一季中稻为主,兼种大麦、小麦、玉米、甘薯、大豆、泥豆等旱杂粮,为养猪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丘陵区多为黄砂土及红砂土,圩区多属沙质土壤,缺少有机质,除靠冬闲地种植绿肥外,主要靠养猪积肥,故历来就有养猪习惯。理分布圩猪体型中等偏小圩猪分布于南陵县青弋江、漳河以及宣城县水阳江及无为、枞阳一带的圩区。
3、南陵紫云英弋江籽
紫云英学名Astragalus sinicus L,英文名Chinese milk vetch,别名翘摇、红花草、草子等,古时称柱夫、摇车、翘摇车,早在《诗经 尔雅 释草》中便有记载。其茎作菜谓之“小巢菜”、“元修菜”,种子古称“漂摇豆”。种植紫云英的历史非常悠久,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就有介绍;北宋苏轼曾云∶菜之美者,蜀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因谓之元修菜;南宋陆游诗序中也提到紫云英在吴地稻田广泛种植(蜀蔬有两巢:大巢即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田中,吴地亦多);明朝李时珍也认可紫云英的药用价值,将其收录入《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列为菜之二。
4、南陵大米
南陵县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的美称,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江南粮仓”。是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芜湖米市”的主要产粮区。南陵县民风朴实,农民勤劳,双季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70%以上。自1985年始,该县先后被确认为“国家优质米基地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并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据考证,南陵大米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9-8世纪的西周晚期,贾岛、梅尧臣等唐宋诗人均为其留下过名篇佳作。据2010年统计,南陵拥有20万亩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无公害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年产稻谷35万吨。南陵大米已注册集体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拥有以“吴祥”大米为代表的“安徽省名牌产品”、“云谷贡”为代表的一批“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和“安徽省著名商标”。南陵大米,以“外观品质好,光泽度佳,胶稠底轻,气味清香”等……[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