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我家乡瑶里作文
推荐文章
写一篇我家乡瑶里作文
瑶里是景德镇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我们来到瑶里,一进门,那真是山水草木的天地。我们开始爬山,那里有许多树木,其中有枣树、楠树、橄榄树、茶树……我还看见两位叔叔在一个小洞里照相,有些感到奇怪。原来,小洞里长着一个水晶石。水晶石全身雪白,像碗盖那么大。接下来一定是水的天地。
那里有大瀑布和小瀑布,蓝蓝的,光闪闪,金莹耀眼。从上面涌下来,这真是美丽又壮观。我还摸了摸小瀑布,它打地我手真舒服。我看见那边的水很浅,就打着赤脚跑去,那水冷冰冰的,有许多小鱼,那小鱼机灵又活泼,我弯下腰,仔细地盯着水底。我抓了一只小蝌蚪,又把它放了。水直往右冲,我急忙上岸穿鞋子,有趣的是,一个小石头在水中间,水正好往这儿冲来,在小石头上冲过,出现一个小泡泡,我怎么也挤不破。
瑶里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有机会我还来瑶里玩。
景德镇瑶里的风土民情
新屋下狮灯 据介绍,新屋下王姓、胡姓祖籍在安徽潜山县牌楼乡。听长辈们讲,在明末清初,由于兵荒马乱,老百姓生活由于战乱,民不聊生,为了自下而上王姓、胡姓迁徙到浮梁县瑶里乡的直坞岗,帮财主种茶籽山。由于在这边不服水土,人丁不旺,就到安徽潜山牌楼乡挑着香走,引狮神到瑶里的直午岗。下半年就按在安徽老家的狮样把狮灯扎起来,狮毛是用伸筋草(一种中药)扎的。 正月初二开始舞灯,舞灯以后,百事平安,人丁兴旺,后渐渐形成习惯,每年正月都扎灯、迎灯。后来由于忙,就三年两头迎。 舞灯前要剪鸡敬神,烧黄裱纸,摆“福礼”(即鱼、肉、鸡、豆腐用托盘装好,插香火、烧锡箔、敬拜山神土地,而后起灯。 当年如有结婚的人家,征得新郎家同意,则在他家迎头灯,迎头灯人家,包红包要100元以上。如没有人接头灯,则迎大队(村委会)起,而后从下村往上村迎,叫上水灯,这种迎法,据说对村里吉利。 舞灯一般是正月初二起灯,元霄烧灯,烧灯时也要敬山神土地。起灯时到直午岗山脚引狮神,烧灯要到村口苦株树佬下烧灯,全部烧完。以后要扎灯,全部重新另做。迎灯时,还有四个牌灯,有两红两绿,红的放在上风处,红牌写有“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绿的则在下风处,绿牌灯上写有“狮笑迎新春”、 “灯接丰收年”。舞灯时四个牌灯放在四个角上的地上,(也叫指示灯)。 舞灯动作有:“开四门”,开四门分双四门和单四门,另外有“狮子打滚”、“狮子跳台”、“狮子望月”、“狮子搔痒”等动作。 郑家山禾杆香龙灯 每逢中秋佳节,新屋下村郑家山组都要扎制禾杆(稻草)香龙灯,仅在村中走家串户,很是奇特。还有奇特的地方,郑家山正月不迎灯,也不接外村龙灯。 禾杆香龙灯分龙头、龙身、龙尾,共九节,全用稻草扎成龙的模样,中间用稻草绳连接。龙珠用嫩南瓜制成。龙珠、龙身起灯时插满香。 农历八月十五晚,在祠堂中扎好龙灯后,烧黄表纸、点香,敬神。将龙珠、龙身插满点燃的竹香,即为起灯。然后由半大小伙子扛赶龙灯,锣鼓开道,小提(喇叭)伴奏,走家串户,就为迎灯。 每到一家,主人在门外插香,烧黄表纸,打爆竹接。灯在家中走一圈后,主人用爆竹送。遇有做新屋、娶新妇人家迎两次,主人弄点心招待迎灯人员。 走完全村,香龙灯在祠堂前大坦翻肚皮等戏法,最后到村口关帝庙迎。迎完,将龙珠送给娶新妇人家,龙身则抛于水口坑下,是为销灯。 正月舞狮灯 舞狮灯从正月初二起灯,元霄烧灯,烧灯时也要敬山神土地。起灯时到直午岗山脚引狮神,烧灯要到村口苦株树佬下烧灯,全部烧完。以后要扎灯,全部重新另做。迎灯时,还有四个牌灯,有两红两绿,红的放在上风处,红牌写有“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绿的则在下风处,绿牌灯上写有“狮笑迎新春”、“灯接丰收年”。舞狮灯时四个牌灯放在四个角上的地上,(也叫指示灯)。 舞狮灯前要剪鸡敬神,烧黄裱纸,摆“福礼”(即鱼、肉、鸡、豆腐用托盘装好,插香火、烧锡箔、敬拜山神土地),而后起灯。 舞灯动作有“开四门”,开四门分双四门和单四门,另外有“狮子打滚”、“狮子跳台”、“狮子望月”、“狮子搔痒”等动作。 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四接祖宗回家过小年,插三根香,烧草纸锡箔,挂容像,摆一桌饭为菜(摆茶、饭、酒、筷子、豆腐等),而后从大门外一个个喊世太的名字,不知名字的则喊称呼。回来,从大门外背进来。 而后每天插一柱香,摆一碗饭,有茶几的摆在茶几上;没有茶几的,以前是放在香火橱内,把亡人的名字都写上去,形状和半个人身像一样,用木头雕。 绕南求雨习俗 瑶里地区经常秋旱,各村有各村的求雨习俗。绕南求雨习俗很有特色——晒石壁老爷。 绕南村后山有一罩石岩,其下有块稍长石头,绕南村民恭称其为石佛老爷。立秋后,天大旱祈雨,村民先到石佛老爷前焚香问叫儿,如老爷示下愿意动身请上天落雨,又问叫儿,定下请石佛老爷日期。到日子,准备好竹轿(现在为竹椅),先叫壮汉从罩石岩下背出石佛老爷。到山脚,再请石佛老爷坐轿,鼓乐侍候,送到村西北排家潭一向阳石壁上晒日头。晒至石佛老爷冒出汗珠(石头上出水),老天一定下雨,无不灵验。下雨后再鼓乐相送,请石佛老爷到原位歇息。99年秋旱,村民如法炮制,天即下瓢泼大雨。非常奇特的是,上落至东源山口,下不过石家碑大桥。 传说,该石头是玉皇大帝一个外甥。这个外甥整天游手好闲,在玉清宫外敲门胡乱言语,玉帝一次怒火难遏,一脚将其踢下仙界。后来玉帝念及亲情,罚其化身为现在罩岩下的一块石头,替绕南村民上通旱情,协调关系,为绕南村民造福,也享受人间供奉。 嫁女风俗 一、弄待女酒 家中弄一桌酒,用方桌,未婚本家族女子做陪。菜有猪肉、鱼、蛋、豆腐、蔬菜等。 二、辞嫁 先向父母,再哥嫂,后亲戚,行大礼(跪拜)。 1、要嫁之女向父母表达谢意,感激父母从小把其养育成人。 2、如哥嫂与父母不大和睦,则向哥嫂嘱咐,自己出嫁以后,哥嫂对父母要好。 3、长辈哥嫂要给红包,约2-4元。 三、上轿 轿为二人抬凉轿。辞嫁以后即由本家兄弟背要嫁女上轿。弟妹吊轿杠,吊一段后,男方给红包,才下杆,红包约定俗成2-4元(人民币)。 四、接亲 一般是5个人,回来6个。轿由男方带去,5个人轿夫不在其内,叫付亲客。 五、满月 女方兄弟即舅仂去。菜食有红烧肉、鸡块、鱼块、咸食等;花生、葵花子、水果糖等。 六、返面 出嫁女在男方亲戚拜完年,新郎做完新客后,要到娘家做“返面客”,即在娘家不做事,最少玩一个月,女儿向娘“汇报”诸如婆家一些“情况”,娘即教女儿如何孝敬公婆,处理好婆媳,夫妻关系,如何侍候老公等事宜。